中秋节前夕,市纪委在发文严禁公款买月饼后,昨天又邀请了北京文史馆馆员、民俗专家赵书做客北京纪检监察网,从民俗的角度分析当前节日送节礼等现象,他还谈了民俗传统和反四风的关系。邀请民俗专家谈送月饼这样的话题,这在市纪委历史上还是第一次。 赵书首先介绍了北京的送月饼传统。他认为老北京送礼分为5种,第一种是送节敬,给老师的;第二种是节礼,对自己的长辈;第三种是节俗,对自己的亲戚朋友;第四种是节赏,是过去老北京对倒垃圾的、送煤球的表示尊重和感谢;第五种是节俗,主要用于街坊之间,不能用外边的月饼。他认为月饼这样的节日礼物代表人民的感情,可以调剂人们之间的关系。 赵书认为,每一个传统节日,都是对全民伦理、道德、生命、审美4个方面的教育,审美教育中包括节俭,而党风政风中就包括节俭,从这个意义上说党风政风和民风是一致的,但他认为送奢侈节礼将原本淳朴的传统异化了,而过度包装、野蛮包装的月饼破坏民族风俗,“就像在长城上抹黑,要坚决抵制,老鼠过街人人喊打。”赵书认为节俭才能产生真情,“公款送的东西能代表你的感情吗,打一个招呼赶紧跑,好几个人要送,这是形式主义,就是要反对的四风”,因此,他认为反四风非常必要,“今年月饼正在恢复它的本位,而对于依然存在的送高档节礼这种现象,应该一个一个节点地抓,逐步恢复传统节日的本意。”(记者 李泽伟) |
上一篇: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“月老红线”
下一篇:“瘸腿”相声应拾起讽刺“拐杖”